1. 養肝網 > 護肝藥 > 正文>
      綜合
      問醫生

      肝病用藥:服藥劑量要控制

      來源:養肝網2018-03-17 個評論我要訂閱
          服藥劑量要控制
        肝臟具有強大的解毒能力,當有肝病時,有人便大把大把地吃下各種各樣的藥物,認為這樣會好得快。
        肝最常見的疾病,是病毒性肝病。由于肝再生力很強,患這種病并不需大量吃藥。然而,有些人總在這時把肝寧、膽堿、肌苷、利肝靈以及電視廣告中令人眼花繚亂的治肝藥物吞下肚子。肝為分解這些藥中的化學物質,只好帶病“多勞”,而被弄得每況愈下。長此以往會慢慢地使肝的功能紊亂,甚至變得僵硬起來——得了肝硬化。
        患急性病毒性肝病的人,在濫用藥物治療期間,重新出現體溫增高,黃疸加深,肝變得越來越腫大,而且有繼續加重的趨勢。但是,當人們停止用藥,肝便得到休息而逐漸好轉和恢復。專家們發現:在肝功能異常的患者中,雖生活條件差,且照常勞動,卻并未見肝病惡化;而當那些患肝病者,條件好轉,開始吃各種藥物后,反而導致黃疸、腹水,并因肝功能喪失而死于“藥物性肝硬化”。
        藥物的劑量直接關系到疾病的治療效果,因此服藥的劑量必須嚴格控制。服藥劑量必須正確,既不能少,也不能多,更不能隨意胡來。若用量不足,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還有可能使機體產生抗藥性。如肝病合并感染時,抗生素用量不足,不僅不能殺菌,反而會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給徹底治愈帶來困難。而超過規定用量,一方面會加重肝臟負擔,加重對肝臟的損害,使病情惡化,影響肝病的治療與康復;另一方面由于藥物本身的毒副作用,有可能會引起藥物中毒,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為了讓肝更好地為人們工作,醫學專家早已告誡人們,在患了肝病的時候,應盡量少用藥,尤其要少用那些對肝并無益處的“治療藥”。即使非用藥不可,也應由醫生有計劃地選用,以一月為一療程,不見效果,立即停藥。連續使用某一種藥物達數月、數年之久的行為,無疑是對肝的“慢性摧殺”。
        治肝病的藥并非安全無害
        使用過多的藥物,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都會增加肝臟的負擔和受損機會。濫用藥物治療肝病,更已成為加重肝損害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治療肝病切忌亂求醫,切忌亂用藥。
        目前治療肝病的藥物很多,但每種藥物都有自己的適應癥和禁忌癥,患者一定要對癥選藥,與病癥不符者最好不用。例如,干擾素已被廣泛用于治療乙肝,但是該藥的使用有明確的適應癥,其適用于慢性乙肝、轉氨酶輕度升高、乙肝病毒e抗原或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呈陽性者。如果患者為高黃疸狀態,或失代償期肝硬化,或有明確的家族垂直傳播傾向,或為慢性病毒攜帶者,最好不用。因為用的話療效極差,還容易加重病情,帶來不利的后果。拉米夫定是目前看好的一種抗乙肝病毒的藥物,該藥最佳的適應癥是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呈陽性者,并且用藥要持續1年以上。
        用藥宜少而精,可用可不用的藥物堅決不用,病情較重的患者更要針對病情對癥下藥。如降低轉氨酶的藥物種類不少,治療時只需選用一種,不要重復用藥;抗病毒藥物可聯合使用,如干擾素加胸腺素等。一般來說,可不加其他保肝降酶藥,病毒得到清除,肝功能自然也就好轉了。
        肝病治療要定目標,用藥要有計劃,治療要連貫有序。使用降酶藥物一般容易奏效,一旦肝功能恢復,切不可突然停藥,一定要慢慢減量逐漸停藥??共《局委熞话闼钑r間較長,一旦方案確定,應堅持1個療程,不可半途而廢。
        用藥當注意防毒性反應。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會對肝臟帶來不良反應,許多中藥對肝臟的損害十分嚴重,如川楝子、青黛、山慈菇、山豆根、苦杏仁等,長期使用都可導致藥物性肝損害。西藥更是如此,抗結核藥、解熱藥可導致肝功能異常、肝病發生;激素、避孕藥可致肝內瘀膽型肝病。因此,藥物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嚴格選擇,也不宜空腹用藥。
        另外,并非所有的肝病都要用藥治療,慢性乙肝病毒攜帶是乙肝患者的基本狀態,有不少患者長期穩定于這種狀態,沒有明顯不適,則不需用藥,甚至部分輕微肝損害的患者也最好不用藥,即使轉氨酶輕度升高,也往往可以自行恢復,如果盲目使用某些非特效藥物,不但對肝臟無益,還會帶來不良影響。由此可見,肝病用藥并非都是有益無害。
      (本文內容/圖片來自于網絡,僅供參考,一切診斷及醫療的依據請遵從醫生的指導。)
      更多>>

      今日醫學顧問

      特別聲明:養肝網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養肝網 版權所有 養肝護肝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