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規檢查: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前應常規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腎功能、甲狀腺功能等。
2、肝功能檢查:肝功能檢查有助于綜合判斷肝臟病變嚴重程度,主要生物化學指標包括ALT、AST、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等。尤其ALT是肝細胞損傷的敏感標志,白蛋白下降提示肝細胞損害,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
3、病毒標志物檢查:乙肝病毒標志物主要包括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的基線狀態或水平,有助于了解判斷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是否有相應乙肝抗體、是否有傳染性,同時也是區分乙肝大三陽、乙肝小三陽重要檢查指標。
4、B超檢查:通過定期檢查B超,可了解肝臟大小形態、回聲情況、門脈內徑、脾臟厚度和有無腹水,可以判定病情是否向肝硬化方向轉變,或有無占位病變發生。
除此之外,對于中年以上患者,應作心電圖檢查和測血壓,疑似妊娠患者應進行尿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檢測以排除妊娠。
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機體后所引起的肝臟炎癥,近年來,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乙肝患者正在快速增加,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出現復發的患者也不在少數,對于乙肝抗病毒治療的復發現狀,患者均應有所了解。
乙肝病毒無法徹底清除
慢性乙肝在目前尚無法徹底治愈,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所有抗病毒藥物都是通過長期抑制病毒復制來減緩疾病進展,只要能將體內乙肝病毒的基因復制抑制在最低水平,促使乙肝病毒DNA的轉陰并使肝功能各項指標維持在正常水平。
35%~60%的乙肝患者會復發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停藥后,有35%~60%的患者會復發,復發的患者可為經過規范治療后達到了乙肝治療指南中停藥標準的患者,也可為沒有規范治療,抗病毒藥物吃吃停停,或者擅自減量的患者。
復發患者應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