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綜合
      問醫生

      施正賢等胃強脾弱證在脂肪肝中的辨治(二)

      來源:養肝網2014-01-07 個評論我要訂閱
            【病案舉例】
         胃強脾弱型脂肪肝治療時應予健脾清胃,治痰化瘀。董老師有自擬方胃強脾弱湯(《中醫雜志》19982期載:川連5g,葛根30g,青蒿10g,藿香10g,訶子炭10g,蒲公英15g,八月扎10g,炙甘草5g)合護肝降脂湯(綿茵陳30g,丹參30g,炙鱉10g,莪術
      10g,三棱10g,陳皮5g,炙甘草5g,柴胡10g,青皮10g)加減:川連5g,葛根30g,藿香10g,訶子炭10g,綿茵陳30g,虎杖15g,絞股藍30g,澤瀉10g,丹參30g,陳皮5g,炙甘草5g。
          
      在臨床上四大主癥雖常并存,然時有輕重。臨床辨證:肥胖甚者,常見大腹綿綿、四肢不見粗壯、面色油亮、輕度浮腫、舌淡胖邊有齒痕,加米仁30g,石菖蒲10g,玉米須30g;乏力甚者,常見精神不振、頭暈頭脹、心慌心悸、動則氣喘,加淮山藥30g,炒扁豆30g,太子參30g,炙黃芪30g,當歸15g,仙茅10g,仙靈脾30g;便溏甚者,常見晨起即欲如廁,大便完谷不化或溏薄如水,早餐之后又欲大便,甚至每餐之后都欲大便,重用訶子炭至30g,加石榴皮30g,茯苓10g,炒白術10g,淮山藥15g,炒扁豆15g;口干甚者,常見口干不欲飲,伴口苦,口臭,加米仁30g,杏仁10g,蔻仁5g,佩蘭10g,升麻5g。
          
      如治俞某,男,29歲,從事商業。就診于2001年8月2日,患者主訴乏力2個月有余,察該患者素體肥胖,大便溏薄,每日晨起就有便意,每餐后又欲大便,脘腹怕冷,胃納如常,舌胖淡邊有齒痕,苔微膩,脈沉細,證屬胃強脾弱型。B超提示為輕、中度脂肪肝。實驗室檢查為血脂偏高。治擬健脾清胃,治痰化瘀。處方:川連5g,葛根30g,藿香10g,訶子炭30g,石榴皮30g,懷山藥30g,蔻仁5g,炒白術10g,澤瀉10g,綿茵陳30g,虎杖15g,丹參30g,陳皮5g,炙甘草5g。前后調治月余,諸癥若失,B超及血脂檢查均為正常。
          
      作者認為,肥胖、乏力、便溏、口干皆為胃強脾弱型脂肪肝的主癥,其病在肝,其本在脾,四大主癥皆責之于脾虛。脾虛濕滯,痰瘀內結,脂肪堆積于機體則為肥胖;“肥人多氣虛”則為乏力;脾虛失運,水谷不化則便溏;脾虛濕阻,津不上承則口干。故四者之間相互并存,互為因果。
      (本文內容/圖片來自于網絡,僅供參考,一切診斷及醫療的依據請遵從醫生的指導。)
      更多>>

      今日醫學顧問

      特別聲明:養肝網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
      Copyright © 2009-2018  Yanggan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養肝網 版權所有 養肝護肝交流群